卡蘿拉(前面提過)三歲半,每次吃飯都胡鬧,每頓飯都拖延一個小時以上。卡蘿拉讓媽媽餵,吃飯時需要額外轉移注意的東西,像是電視或故事書,才肯吃下一點點東西。日子完全被因吃飯而起的爭論所左右。
卡蘿拉的媽媽深信她的女兒太瘦了,所以不放過任何可以強迫她女兒吃東西的機會。譬如每次散步時,她的口袋裡都會帶著小麵包球,然後趁著卡蘿拉不注意時,塞進她的嘴裡。這種情況下如何「從後果學到教訓」呢?吃飯時,孩子自己最清楚他需要吃多少,違背孩子的意願強行餵食是絕對不合理的。不可以強迫任何人吃東西,不管是透過任何一種方式,或是以暴力強迫。兩者都會造成令人憂心的影響,例如卡蘿拉就習慣經常性的嘔吐。
在吃飯這件事上,如果要正確的「從後果學到教訓」的話,應該考慮採取相反的做法,做法上有一清二楚的規定,但是孩子可以共同決定。
* 請你限制供應食物的時間。
* 請你挑選你想供應的菜餚。
* 留給孩子決定他想吃多少。
* 陪孩子一起吃飯。多注意你自己的飯菜,不要注意孩子的。
* 吃飯時孩子要留在座位上坐好。
* 超出正常對話範圍、以致轉移注意力的東西是不適當的。
所有這些重點都和卡蘿拉的媽媽談過。不過小兒科醫師必須先說服她相信,卡蘿拉並沒有太瘦。她從出生以來體重雖然低於一般的平均值,但一直穩定且均衡增加。卡蘿拉是個健康的女孩,身體很好又很靈活。她自己知道她需要多少食物。讓媽媽明白這一點,是「治療」中最重要又最困難的部分。
在諮詢過後,卡蘿拉媽媽讓女兒自己決定食量,吃飯時間固定為十五分鐘。時間一到,餐桌就會收拾乾淨,要到下一餐卡蘿拉才有東西吃。這之間她可以吃水果,要吃多少就吃多少。像電視或故事書這類會轉移注意的東西,吃飯時間不准再出現。
卡蘿拉連續四天都吃得非常少。後來她顯然從經驗中學習到:「如果我什麼都不吃,會肚子餓。除了固定的三餐,什麼都沒得吃。如果想避免『飢餓』這種不舒服的感覺,吃飯時我就必須吃點東西。」卡蘿拉雖然沒有吃得比之前多,但是母女之間不再鬥了。
《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》親子天下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