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來自台灣的陳子良,赴美後與美籍同志戀人思鐸結婚,六年後丈夫的妹妹願當他們的代理孕母,生下兒子。如今兒子十歲,兩個爸爸的家庭,每回返台常引來關注目光,但孩子喊陳子良「爸爸」,叫思鐸「爹地」,天真又自然,也成了同志教育的活教材。

今年五十歲的陳子良,從小就知自己喜歡男生,卻因當時同志是禁忌,深感羞恥,大學時甚至想透過教會「改造」性向,直到赴美才出櫃,「夫夫」倆慢慢獲得雙方家族接受。

同志雙親撫養小孩,少有公開前例可遵循。

陳子良是專門幫助障礙兒的物理治療博士,丈夫思鐸則是紐約市立大學諮商輔導教授,兩人憑專業背景,實踐他們的教育理念。

他們深信必須一開始就讓孩子了解自己身世、培養正面觀念,因此,早早就用同志家庭繪本,讓孩子明白「你的爸爸和爹地非常相愛,爹地的妹妹志願捐出卵子和精子結合,讓你誕生」。

兒子「陳海愷樂」(複姓)從小也樂於有兩個爸爸,他說,讀幼稚園時還有小朋友很羨慕他「有兩個爸爸真好」。「我的爸爸和爹地各有所長,爸爸煮東西很好吃,常陪我說話;爹地超級好笑,很會講笑話。」愷樂說。

在這樣的教育下,愷樂認為「家庭本來就有各種樣子,有的是一個爸爸或一個媽媽,有的是爺爺奶奶帶小孩,當然也有兩個爸爸或媽媽、或是一爸一媽」,就像他很多同學的家庭。

為讓愷樂在健康環境成長,陳子良夫夫倆不論為他找醫師、學校,都先告知對方自己是同志家庭,再詢問「你會怎樣支持我們?」一位醫師因為答道「只會一般支持」,被宣告出局;多數單位則開心面對,讓爸爸倆確定「這裡很安全」。

六年前思鐸受邀到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輔導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半年,為愷樂找幼稚園,也先告知家庭狀況,校方不僅接受,還謙虛地說「有什麼不了解的,要跟您多請教」。

在夫夫倆建議下,幼稚園將報名表的「父母」欄改為「家長」欄,母親節送禮的傳統對象媽媽,也改為「最想送的女性」。



全文網址: 一個家兩個爹 「同學好羨慕」 | 綜合 | 國內要聞 | 聯合新聞網 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5/8028753.shtml#ixzz2ZMbkRm4R 
Power By 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同志 小孩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nny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