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蔣友柏.台北
經濟悶,悶到周邊調錢的故事變多了,悶到常走的路上空店面變密了, 悶到螢幕商店的促銷變大了。很多人問,經濟這麼久沒有回溫,應會造成需求短缺,(事實上,consumption is decreasing)為何房價不降,薪資不降(面試端),就連民生必需品也不降?官方的解釋,在各種理論的反證下,是因為:1-經濟一直在慢慢成長,一 直在好轉,只是因為很輕微,所以一般大?不容易感覺到。2-因為之前一直在壓價,所以現在一次補齊。但在我的眼中,這一種不正常,始於對官方的信心崩盤。
以前,普遍的認定,在任何的經濟情況下,任何的政黨管理下,國家,會是最後也最安全的避風港。因為國家,不像公司,會倒。只要能撐過低潮,未來就有希望。當對未來有希望時,就比較容易接受暫時性的半自願降級。
過往,這種心態讓巿場在低潮時能有足夠的動能再次的再調整後成長。但當國家可以倒閉,可以因為缺錢而被銀行強制的介入內部社會機制時,波浪中,最後的稻草,就消失在大眾的眼前。這所引起的恐慌、恐懼、恐怖,把人導向一種不願冒險的強烈自我保護本能。
不 願冒險,就不願改變,所以雖然新世界已經覆蓋了舊世界,但舊方法卻還是頑固的存在。建商繼續用過去使自己獲得暴利的方式,把房價硬頂在一個高於巿場可負擔 的價位,催眠自己,有一季,還是會有一群有幾千億投資需求的客群出現。求職者,害怕成為永遠無法起身的poor white collar,所以,就算在一個前景艱難的狀況下,還是選擇不放下過去。心想著,最壞,就和長期失業的人一樣,兩手一攤,讓國家養。過度的自我保護就會停 止進步;停止進步會就會讓經濟停止成長;當經濟停止成長,信心就會委靡。
現況,就 像在看第一場的NBA。明明知道所有的一切在未來不適用:球星的體能會不同,規則/規模會不同,表演的方式會不同,但卻沒有信心可以靠自己改變一切,就算 已知道了未來,卻只能悶悶的繼續看。現在,有資源的,情願守成、吃老本,也不敢向未知踏出一步;沒資源的,情願閒著,吃國家,也不想向現實低一下頭。
不過,當悶到底時,一定有不顧一切的人,會跳出不堪使用的小池塘。只有一位時,是個烈士,當有一群時,就會是一個movement。當movement不只一個時,就會有revolution。這,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留言列表